搜索
159-7804-6644
快捷导航

湟源峡

1
回复
3236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7 01: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越桥进入湟源县境内,便在一条长达55公里(至日月山)的峡谷中穿行。这里山高水长、坡陡崖峭,地势险要,自古有“海藏咽喉”之称。峡谷两侧,群山崔嵬,蜂峦兀立,高山相峙,峭壁千仞,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绵延的群山上,林海漫漫,万木坤跺。

  湟源,史称“丹噶尔”,位于黄河北岸,青海湖之东,湟水之源,被祁连山支脉大通山、日月山、华石山所环抱,海拔2470米—4 898米之间,相对高差2428米,湟水河自西北而东南斜贯县境北部,最大支流药水河由南奔北,两条河将湟源分成狭长的“丁”字形河谷盆地,构成“三峡”,即西石峡、巴燕峡、药水峡。整个峡内高山林立、奇石磷峋、河水奔腾、风景如画。

  湟源峡早在两汉时期这里就已经是中国(旅游网)中原内地通往西南边陲的一条交通要道,尤其自唐以来,这里又成为了汉藏等民族间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地区。湟源峡以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不仅依然发挥着民族友谊的桥梁作用,而且还以它独特的自然风貌每年都吸引着大批中国(旅游网)国内外游客,特别是那些镌刻在悬崖峭壁之上的岩画石刻,更使过往客人不禁弃车而涉足观览。

  湟源峡不长,却一步一景。除了佛尔崖、月牙湾、石崖庄、北古城等古迹名胜外,青山怪石与林海滴翠便是最引人的景致了。夏日里穿峡而过,一边是林木吐绿摇曳,一边是青草怪石相映,山涧里则碧水长流,尤其是青藏公路两侧狭长的谷地里,小麦、油菜、蚕豆等农作物在林网保护的条田里长势喜人。农闲时节,富裕起来的庄稼汉们将三五顶花花绿绿的帐篷扎在一片片清静秀丽的林地里,或是亲朋好友欢聚,或是招待过往游客,欢歌笑语中尽情享受着那满峡满谷的秀美景色。

  特色景观

  岩崖石刻

  佛尔崖(佛爷崖)岩画石刻

  位于青藏公路109国道1994公里路北3米处偏洞内的岩壁上,偏洞之上壁面凸突,崖石空悬,翘首望之,使人肉颤毛悚,不敢久立。据说唐宋时期在佛尔崖就建有小殿三间,清时曾两次修缮,至民国七年(1918年)湟源峡区发大水,小殿被冲毁,后有一位北极山的铁和尚化缘,于民国15年(1926年)重建小殿一间,民国26年(1937年)又遭水冲。现小殿是1995年由当地群众集资修建的。以佛像图案的一般特征及凿雕工艺来看,其像具有典型的宋元风格,其中四尊小佛像则属晚清之作。

  “海藏咽喉”“山高水长”石刻

  位于青藏公路109国道1994至1995公里中段,两处石刻相距约百米。“海藏咽喉”为阴刻行楷书,每字高60厘米,宽50厘米,四字左侧附镌有楷书小字:“嘉庆庚申四月西宁道鄂云布书,光绪戌子年夏四月丹噶尔同知张晖吻西宁县丹噶尔主簿李敦源监镌”。“海藏咽喉”四字为嘉庆元年(1800年)由分巡抚治西宁道台鄂云布题书,次年由西宁县丹噶尔(今湟源县)主簿(地方行政长官)李敦源督工镌刻,光绪十四年(1888年)丹噶尔厅抚边同知张晖吻监工将受损石刻进行重镌。“山高水长”位于佛尔崖岩画东端的岩壁上,上款“道光二十一年辛丑夏”,下款“丹噶尔抚边府事黄丈炳书二十二年汪那炜督工”。该石刻文字是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由时任丹噶尔厅抚边同知的黄文炳书,次年由厅书吏汪那炜督工监镌。 以上两处石刻及佛尔崖岩画等均镌于西石峡东峡口。

  “山清水秀”石刻

  位于城郊柏树堂村东1.5公里乡间道路以北的崖壁上,距地表约2米高,“山清水秀”四字为阴刻行楷书,左侧镌:“光绪甲辰朝议大夫靳宝庆题,民国二年前知县男靳学书重修。”呲石刻文字于光绪三十年(1905年)由邑人靳宝庆亲书一,当地石匠义务镌刻。

  “海藏通衢”“辟山开道”石刻

  位于青藏公路109国道2016至20,17公里间路北的岩壁上,上款:“民国八年镌”,下款“邑绅靳学书题。”“辟山开道”为阴刻正书,上款:“大清光绪乙酉岁六月”,下款已风化无存,下边刻有“口口西中协西口邵阳郑连拔口口”共十四字。该石刻东5米处原刻有“水气山喉”,遗撼的是由于长年风雨侵蚀已被损毁。以上二处石刻字体点画浑厚、结字宽博、端庄雄伟、气势开张,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海藏咽喉”“转危为安”石刻

  位于青藏公路109国道1998至1999公里中间。“海藏咽喉”石刻共有两处:其一在路北距地表高约9米的崖壁上,上款“大清光绪壬寅”,下款:“丹噶尔抚边滇南封启云书”。封启云光绪二十七年(1902年)任丹噶尔厅抚边同知,该碑是他上任后的次年亲书并监镌的,其二为阴刻行楷书,左侧附镌:“嘉庆庚申西宁遭鄂云布书民国戊午前选用知县靳学书重修”。其石刻原在离地7米高的岩壁上,2001年8月修建西湟一级公路工程中整个山头被炸平,唯石刻幸免一难,这里凝聚着修路健儿对中国(旅游网)国家文物的一片爱心。至10月底由湟源县文物部门负责安放在公路路口醒目位置。“转危为安”石刻在路北距地面2米高的石崖上,上款:“民国二年陶然康公德政”,下款“事绩有传行世合湟士庶等敬勒”。宣统三年(1911年)以本地李旺为首的“黄表会”成员先后在西宁县西川及丹噶尔地区聚众起事,打着“扫清灭洋”的旗帜,拥立皇帝,自封相帅,并预谋夺取粮草,攻占西宁及丹城,后因事机不密,被官府发觉,时任丹噶尔厅知事的康敷镕(字陶然)即差役进行搜查并出兵配合西宁镇总兵张定帮所部一举平息事端,厥功甚伟。宣统三年至民国二年在康公任同知、知事期间,他还积极主张并亲自主持整修地方道路,平抑粮草市价以及建县立规等颇得民众拥戴,在离任之即,湟源县城乡各族各界人士聚议为康公树碑,并特聘县府幕宾杨治平亲书“转危为安”以褒扬康公政绩。
发表于 2012-1-27 02: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1、门票价格:免费
  2、开放时间:全天
  (提示:门票价格与开放时间变动较快,仅供参考,以景区最新公布的信息为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自驾游路线推荐

更多+

热门帖子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驴友网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全国服务热线:

18028862882

公司地址:桂林市信息产业园655号B区1068室

运营中心:广西省桂林市七星区信息产业园655号B区1068室

邮编:514000 Email:lvyoushequ@163.com

旅游社区有限公司   ©2015-2024  驴友社区网  版权所有©驴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