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59-7804-6644
快捷导航

“超载”:华山旅游容量调查

0
回复
520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1 01: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月2日一大早,Hedy就坐上最早的一班高铁,半小时后,她从西安到了华山北站。还没出火车站,她就花了10元钱,买到一张直达华山景区的汽车票。在她看来,“十一”假期来得便捷而又惬意。


  到达景区是上午9点半,自古华山一条路,进山大门和售票厅也只有一个。围在售票厅外的人群惊住了Hedy,“S形的队伍蜿蜒了七八排,黑压压的全是人头。”


  Hedy后悔没花50块免去排队之苦,她看到,有导游模样的人会把愿意多掏钱的游客带到团体票窗口购票。等到她排队进入售票厅,已近中午12点。


  当20分钟后,Hedy买到门票挤出售票厅时,身后的队伍还像她刚来时一样,“黑压压的仍全是人头”。


  整个“黄金周”,华山究竟上来了多少人?据人民网报道,9月30日至10月7日,华山累计上山游客20.1万人,到华山游客近百万人。


  今年初,华山管委会发布消息,2011年华山景区全年实现购票登山人数191万人次,门票收入2.06亿元,同比分别增加42%和113%。而2012年的目标是,全年购票登山游客198万人次,门票收入2.5亿元。


  但面对汹涌人流,陕西方面不能熟视无睹。10月8日,陕西省省长赵正永表示,一定要组织有关专家来科学确定景区实际容纳量。安全比收益更重要,不能够唯利是图,收入不是第一位的。


  自古华山一条路


  华山熙熙攘攘的黄金周,再次点燃了景区的旅游容量话题。


  但华山此方面的研究一直付之阙如,直到2011年,才由一拨大学生填补了空白。当时,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专业的大三学生高华,和十几名同学申请下了学校一笔5000块的经费,完成了一篇论文。


  “当时查了文献,华山的旅游容量研究是个空白,所以他们的项目申请非常顺利。”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地理学讲师严春燕说。


  高华等人的课题持续了一年半,直到今年6月他们大学毕业。他们两次去华山调研,一方面向官方寻找数据,一方面实地探访和问卷调查。在旅游地理学界,旅游容量可分成资源空间容量、生态环境容量、经济发展容量和当地居民心理容量4个子系统。


  华山的生态环境容量和当地居民心理容量是足够的。华阴市环保局提供的2006-2010年华山水质监测数据显示,华山的水质一直保持类标准。华山以岩石为主,植被覆盖率低,因此自然植被的容量也很大。而固体废弃物都被运往山下处理,自然也不是问题。


  “我们做了问卷调查,几乎95%以上的当地居民都希望华山游客越多越好,以此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高华说,这说明华山的当地居民心理容量也很大。


  景区的经济发展容量指的是住宿、饮食、交通、生活设施等供应水平,一般选择宾馆床位、供水能力、供电能力、交通运载力4个要素。


  10月2日,Hedy在花了几个小时排队后买到的门票里,包含了两张在景区内盘山路上往返的车票。“这段路程很顺利,车次很多,没有超载,也没有堵车。”她说。


  华阴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也印证了Hedy的感受,华山共有观光车300辆,座位数6000个。华山还有15家星级宾馆,总共7000个床位;170余个餐厅,可容纳5000人就餐;20个停车场,停车位4000个。


  渭南师范学院的调研小组还不完全统计了沿途的厕所,“共12处,男女坑位104个”。此外,他们还统计了可租用的棉大衣约500件,小帐篷约30顶。


  至于供水、供电,华山管委会提供的数据是,景区无供水,全部使用山泉水,通电和无线网络则全覆盖。


  经济发展容量还不是最制约华山旅游容量的因素。“最影响华山容量的还是"自古华山一条路",上不去下不来,其实几年前华山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赵红红说。


  这指的就是华山的资源空间容量,即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对游人的容纳量。华山景区全程20公里,面积159.28平方公里,但几乎只有一条旅游路线,且有些路段惊险陡峻。


  10月2日,Hedy下了观光车,开始排队等待坐缆车上山,但她却等来了华山游的最堵点。她足足等了1个多小时,却几乎原地不动,“每5分钟向前挪一步,其间还有插队的”。Hedy无奈放弃缆车,选择步行爬山,可爬到一半队伍也不动了。


  全程20公里的路线,且几乎是一线贯穿始终,华山合适的旅游容量应该是多少?高华的计算方法是,取5米为人均游线面积,则华山的旅游容量为20公里/5米,得出4000人/天。“国内公认的人均游线面积是5—10米,5米已是最小值。”高华说。这个数据是4个系统中的最小值,因此被高华认为是华山的旅游容量。


  4000人的数字当然备受质疑,因为它与现实差距太大。10月10日,华山管委会信息中心主任潘向明告诉本报记者,10月3日,华山登山游客达到三四万人。


  而华山管委会提供的近10年华山年游客数据显示,1997年起,华山的年游客数就超过了50万,只在2003年“非典”时有所下降。而从2005年起,华山年游客开始超过百万。


  游客如织 风景区不可能不动心


  10月2日下午1点半,Hedy没有折服于华山的险峻,而是屈服于停滞的人群,放弃登山折返了。等回到酒店,她才在电视上看到,当天滞留的游客可以退票,但她已没有力气再赴华山。在这个旅游旺季,她的门票价格是180元,还不包括专线客运车和缆车费用。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华山接待游客总数逾153万人次,门票收入1.1亿元;2011年,全年共接待购票登山游人191万人次,门票收入2.05亿元;2012年的目标任务是,全年购票登山游客198万人次,门票收入2.5亿元。


  今年1月,华山管委会主任霍文军称,2011年华山经营收入1.35亿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实现利润2250万元,同比增长80%;景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9亿元。


  “来一个游客收多少钱,哪管里面堵不堵、挤不挤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吕仁义认为。“肯定大大超过规划提到的容客量,我估计超了一倍都不止。我印象里新修订的华山总体规划的容客量最多1万多人,到不了2万人。”


  吕仁义曾两次主持编制了1985年和2000年华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也是2011年华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七人评审委员会成员之一。


  吕仁义说,华山景区最早的容客量在全国景区里应该是算得最细的,通过面积容量、周转率是多少、日容量是多少,老人走的速度是多快,年轻人走的速度是多快等综合测算出华山的承载量。


  中国旅游研究院政策所负责人宋子千说,容载量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有最高容载量和最佳容载量之分。“华山风景区超负荷运行肯定有利益驱动的因素,但仅靠简单的不销售门票是不能解决问题,如果要限制容量,那采取什么办法保证游客登山需求呢?是要搞摇号还是排队呢?涨价的话现在一片反对声,实际操作起来都非常复杂,这些都是一个系统制度设计的问题。”


  事实上,“黄金周”期间风景区超负荷运行普通存在。“利益驱动是普遍存在的。故宫那么小的地方,以前的承载量只能容纳6万人,现在一天游客18万,只是它没出问题,如果出了问题,那后果更严重。”宋子千称。


  假日旅游问题专家、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告诉本报记者,长假满足的是长途跨地域的旅游,对于西部地区来讲特别关键,像华山天下险,东部的人想去看华山需要长假去,西部景区“黄金周”的收入会占到全年收入的很大比重。


  “所以当这么多人拥挤在门口的时候,风景管理区不动心是不可能的,导致超额销售门票。如果工作真的做到位的话,游客超过景区的承载量,就应该在门口就把游客阻拦了。但这个问题从反面来看也有风险,如果把过多的游客拦在门口,有的游客是从北京、上海特意过来的,花了那么多路费和时间,结果到了门口说人多不卖票,就可能发生群体性事件,对于管理者来讲的话,一方面是有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危险,另一方面是每年都这么多人,每年都挤,不售卖门票不是损失更大嘛。华山未必是做得最不好的,但由于华山的地理环境、承载力导致矛盾更加突出,所以华山是拥堵中的拥堵。


  “真正限量的只有布达拉宫和莫高窟”


  上世纪60年代,旅游容量概念在西方出现。1983年,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赵红红最早在国内开始旅游容量研究,当时,他分析的对象是苏州园林。


  赵红红统计分析了10个园林的年游客人数,“那个时候每个星期只休息一天,也没有"黄金周",可还是发现周末的游客数比平时多,节假日又比周末多的特征”,赵红红说。


  赵红红据此提出了景区单位面积承载力、单位面积使用强度等概念,那个时候苏州园林是作为一般城市公园管理的,尽管旅游业还不发达,但节假日游客的增多对精美私家园林的破坏还是显而易见。“那个时候,狮子林的假山上都爬满了人。”赵红红说,他据此提出,苏州园林应该分时段限量接纳游客。


  赵红红介绍,目前国内的风景区、旅游景点的规划设计中,旅游容量是必须具备的一项内容。只不过,“据我所知,还没有类似于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规则。”


  10月10日,华山管委会规划建设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最新修订的《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5年)》,并没有对华山风景区的游客承载量做出具体说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吕仁义告诉本报记者,华山第一个总体规划就对景区的承载量有明确的规定。“1980年代华山北坡还没有修建索道,从皇甫峪也没有道路直达顶峰,在这个前提下,当时我们核算的华山风景区山顶合理容量是6000人,当时我们估算了下,如果允许连续两天上一万人的话,就要发生堵塞。为此事我们派几十人按时段进行过详细的调查,我们把所有的人流、速度进行过分析得出上述结论的。”


  到2000年的时候,“华山有了索道、长空栈道,但这只是解决了路上的容量,对山顶容量影响不大,这时候山顶的容量也就1万人左右,当时提出来解决华山容量的问题,要开发新的景区,光靠北峰是不行了,要开发仙峪、太华池。为什么华山老堵呢?(华山风景区)老是盯住东山门、西山门,老是盯住这个主峰,这个问题就解决不了。”他说。


  2010年,华山管委会委托中国旅游研究院编制了《华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战略规划》,这个战略规划并不需要国务院批复。


  10月10日,中国旅游研究院政策所负责人宋子千告诉本报记者,战略规划并不涉及景区的具体承载量,“不过我们的战略规划中也提到了优化景区容量的问题,比如移动山门位置,只是在一两年内华山管委会也未必能及时去落实”。


  宋子千介绍,风景名胜区都有不得超过核定的景区、景点容量接纳游客的规定,但大部分景区在现实中并没有严格执行,“利益驱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景区对游客数量估计失误,没估计到有这么多人。这个没估计到也不是一个景区没估计到,大部分景区普遍没估计到,以前也拥堵,但是也应付下来了,没有出现大问题,所以就有了侥幸心理。”


  据华山景区度节总指挥部介绍,华山景区管委会虽启动了应急预案,但1日晚间并没有事先向游客发布“预警信息”。


  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告诉本报记者,中国真正实行限量管理的景区只有布达拉宫和莫高窟,“故宫也试行过,但没一直推行”。


  “据我了解,可能还没有景区是按照严格科学的程序测定过容量,很多都是估算的。做旅游规划时,它也不是一个必备程序,只会有一个估算。”刘思敏说。


  刘思敏坦言,景区、景点不得超过核定的容量接纳游客的条文没有得到执行,景区的承载力也没有机构负责测定,“是建设部或环保部、第三方机构,还是规划院来测定?缺乏一个顶端的监管机构来监管景区超负荷运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自驾游路线推荐

更多+

热门帖子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驴友网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全国服务热线:

18028862882

公司地址:桂林市信息产业园655号B区1068室

运营中心:广西省桂林市七星区信息产业园655号B区1068室

邮编:514000 Email:lvyoushequ@163.com

旅游社区有限公司   ©2015-2024  驴友社区网  版权所有©驴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