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西郊,即四川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招待所的对面,有一座供游人参观的古代陵墓,是1000多年前前蜀皇帝王建的坟墓。河南许州人王建,在唐朝军队当小军官。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前夕,他随力,打败其他军阀,占领了成都,被唐朝封为蜀王。唐朝灭亡后,公元907年秋天,王建在成都称帝,国号大蜀,历史上称为前蜀。
王建重视人才,注意考核官员,发展教育。特别是下令减少田租捐税,鼓励农民从事“农桑之业”,使农业得到发展,粮食连年丰收,栽叠种茶的百姓则更多;商业更加繁荣;社会安宁,没有大的战乱,使成都在分裂动乱的五代十国时期,成为最安定、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王建墓分为前、中、后三室,全长234米,墓室顶部是半圆形,由14道石拱券组成;中室为主室,有石砌的棺台,上面放置棺木;棺台正前面和左右两个侧面有浮雕人物24人,2人跳舞,余者演秦琵琶、笙、笛、筝、鼓等乐器,组成宫廷乐队;后室有御床,上放王建的石雕坐像。坟墓的外面封土,像个圆形大土包,底部直径约80米,高15米以上,不知内情的人是难以辨认的。 王建墓的建筑艺术和出土文物,都为研究前蜀的社会历史和蜀先民的生产、生活习俗,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实物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