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的皮建军,本是一名普通公务员,因为热爱户外运动,走上救援路。十余年百余次参与急难救援,足迹遍布国内外,用热血坚守着自己的信条:"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建辉慈善基金会评审委员会经过评审,于2023年8月将他评定为致敬人物,希望善良的他收到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回馈。建辉志愿者问他,没有报酬还如此拼命,会有人笑他傻么?他呵呵笑着回答:“没错,我就是甘当傻子,甘当疯子。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少说多做,默默奉献,完善自我,善待他人。” 客厅的整面墙被改造成了攀岩墙,粗糙的岩点和握把错落分布,表面磨得发亮,记录着无数次的训练和攀爬。 地上的纸箱里,堆着成捆成捆粗大的救援绳索,对讲机、急救包、救生衣散落在椅子上,锈迹斑斑的各种破拆工具、救援设备毫无章法地占据着沙发、陈列架、铁皮柜……凌乱堆叠,摆得到处都是。 墙上挂的不是装饰画,而是一张张作战部署图。一次次救援行动获得的徽章、肩章、胸牌,挤挤挨挨挂满了一扇门,宛如一部无言的救援编年史。 妻子常常笑言,这个家更像是随时待命的救援基地,连空气里都似乎弥漫着紧张。正是从这个充满救援印记的房间里,“中国好人”、蓝天救援队湖北品牌督导官皮建军,一次次紧急出发,奔赴救援一线,先后参与国内外急难险重大救援活动一百余次,用热血写就半生征程,勾勒出了一段壮阔非凡的人生。 皮建军,自幼习武,身体强健,热血热心。他本是大冶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一名普通公务员,工作稳定、生活规律。 40岁那年,一个偶然的契机,皮建军加入了一个户外运动俱乐部。踏入大自然的瞬间,他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人到中年,却在山川草木间重新找回了童年时纯粹的快乐。从此,每到周末,他就会背起 “驼包”,穿梭于湖北广袤的山野之间。 与多数户外爱好者不同,皮建军不满足于常规的登山、野营,更痴迷的是攀岩、溪降、溯溪、探洞等探险运动,喜欢在探索未知中挑战极限。 为了便于训练和教学,皮建军在家里装上了攀岩设备 他曾在咸宁富水水库的荒岛上,与队友仅凭一把刀、五根火柴和一只睡袋,挑战生存。他们挖沙滤水、捕食蚂蚱度过了艰险的两天。他也曾在阳新陈家湖的气洞中,背着25公斤装备下探150米,却突遇暴雨倒灌。生死关头,抱定“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的信念,冷静寻觅出路,最终成功爬出了死神的掌心。 训练时,皮建军刻苦用功悟性高;行动时,他又胆大心细耐力足。不过两三年,就在户外圈里名声鹊起,成为备受尊敬的资深“老驴”。 皮建军的家,就像一个救援设备仓库 户外探险,遇险在所难免。皮建军曾接受过他人的帮助,也多次救出过身陷险境的同伴。在生死边缘徘徊的恐惧,以及成功救人后的喜悦,共同如火种般点燃了他的使命感。他不再满足于探险带来的刺激,而是更渴望凭借自身能力,为他人创造生机。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皮建军和朋友立即向湖北省红十字会递交书面申请,表明自己具备地震搜救技能,却因缺乏组织依托遭到了拒绝。碰壁后,他和几个朋友一商量,干脆于当年8月发起成立了“湖北户外志愿救援联盟”,并主动寻找资源参加专业训练和培训。随着救援行动的不断开展,团队成员越来越多,经验也愈发丰富。2013年,49岁的皮建军被蓝天救援队吸纳为正式队员:“我终于找到组织了。”仅仅一年后,他就因卓越的能力脱颖而出,被任命为蓝天救援队湖北品牌督导官。 此后,他一边满怀热忱地投入救援,一边积极参加各类技能培训,陆续考取了“国家应急救援教官”证、“联合国高级外勤”证、国际公共安全潜水员等十余项专业资质。他说:“救援不是凭一腔热血,而是需要科学和专业。” 自 2013 年投身蓝天救援队的那一刻起,皮建军的生命便与急难险重的救援使命紧紧交织,更以无畏的姿态走出国门,在国际救援的舞台上镌刻下了闪耀的中国印记。 2015 年 4 月 25 日,尼泊尔突发8.1 级地震。数小时后,皮建军接到蓝天救援队总部指令,与洪湖队友星夜兼程奔赴加德满都。落地未歇,他们便一头扎进满目疮痍的灾区 —— 古庙倾塌、楼房叠压,街道上绝望的灾民与散落的瓦砾交织在一起,宛如人间炼狱。 2015 年 4 月,废墟中的尼泊尔 一处废墟下,一位年轻母亲怀抱一个四五岁大的孩子,这个生命最后的拥抱如此用力,队员们眼泪汪汪地看着,无法分开、也不忍强行分开她们。搜救就是这样,大多数时候,找到的并非生的希望,而是冰冷的逝者。在自己人工凿开的狭窄通道里,皮建军和队友一点点凿着水泥板,凿一点,松一下,移一步,经常要持续七八个小时,才能完整地移出一具遗体。 搜救中遇到一处危险的排查点,队长陈浩提议,年纪大的打头阵。话音未落,皮建军已经一个箭步冲到了队伍的最前面。废墟中的钢筋参差有如狰狞的獠牙,稍有不慎就会被刺伤。当鲜血从他满是灰尘的手套里渗出时,他只是咬咬牙,简单包扎后就用受伤的手继续扒通道。“这可是救人的生命通道啊,必须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他一边扒,一边蠕动着前行,一边还用沙哑的嗓子不停地向里面喊话。 这次破拆作业高效完成,平时少言寡语的队长陈浩,把自己随身携带的一把攀岩锁送给了皮建军,“宝剑赠英雄”,这份战地情,见证了中国救援者在异国他乡的热血。 在尼泊尔期间,皮建军每天参与救援的时间都长达十几个小时,狭小空间内作业极耗体力,有时他刚把腿伸进自己扒出来的洞里,身体一挨地就睡着了。片刻后醒来,已是满身被蚊虫叮咬的肿包。 当地天气炎热,套着厚厚的防化服作业,人就像被浸在了汗水里,身体常常处在脱水状态。然而,地震导致水源污染,纯净水是最稀缺的物资。当灾民向他递水时,他婉言谢绝:“把水留给更需要的人吧。”他清楚,身在国外,他的一举一动代表不是自己,而是中国。 12 天救援,中国蓝天救援队共寻获 19 具遗体、协助他国找到 5 具,还承担起防疫、供电与医疗重任,在异国废墟上,彰显了中国民间救援者的尊严与担当。 在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场场国际救援硬仗打得漂亮,“蓝天”的名号赢得了广泛赞誉。2014年9月缅甸山难救援, 2015年8月缅甸水灾救援,皮建军和队友两度受到吴登盛总统的亲自接见。2018年7月,老挝水库溃坝,救援结束后,驻挝商会与政府官员又一起宴请了中国队员。这些荣耀时刻,和那些在生死线上的战斗一起,深深烙印在了皮建军的记忆深处。 十余年间,皮建军一次次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用血肉之躯为他人劈开生的通道。 2015 年 6 月 1 日,载有 454 人的 “东方之星” 号客轮,在长江湖北监利段突遇龙卷风,倾覆倒扣在江面上。 皮建军和队友抵达现场后,迅速制定救援方案,乘坐冲锋舟在江面上紧张搜救。由于客轮倒扣,船舱内情况复杂,救援难度极大。皮建军主动请缨,带领一支潜水小队,潜入黑暗冰冷的江水中,探寻可能的生命迹象和遇难者遗体。 在那几天的搜救里,皮建军和队友几乎不眠不休,每天工作时长超过二十小时。累了,就躺在狭小的冲锋舟上打个盹;饿了,就随便扒几口冰冷的盒饭。身体疲惫到了极限,却始终未有一丝退缩,只为给遇难者家属一份慰藉。这次救援行动结束后,皮建军整个人瘦了一大圈。 2015 年 6 月,“东方之星” 号沉船救援 2016年夏,长江洪峰如猛兽般扑向大冶。皮建军接到任务,赶赴重灾区转移群众。到达现场后,眼前是一片汪洋,洪水淹没了大片房屋。 那次行动中,在市文明办的倡议下,皮建军牵头成立了“好人先锋团”, “还不到一天的时间,微信圈友就达到了2000余人。” 皮建军和团员们迅速行动起来,驾驶着冲锋舟在洪水中穿梭,挨家挨户搜寻被困群众。冲锋艇和船用马达不够,便就地取材,利用泡沫、门板等漂浮物,小心翼翼地转移群众。经过几天几夜的连续奋战,成功转移了大量受灾群众,确保了他们的生命安全。 皮建军的生活,几乎被救援工作填满。不是在救援,就是在救援的路上,偶尔的修整时间,也都用于参加培训和演练了。他还是蓝天救援队的义务宣讲员,秉持“防重于救”的理念,日常开展的安全保障、救援技能、环保宣传等讲座和培训多到难以计数。 凭借突出表现,2016年,皮建军被评为“中国好人”;2018年,荣获大冶市劳动模范称号,2023年,又被评为黄石市劳动模范。 投身救援事业以来,皮建军曾攀过高山险峰上的冰雪峭壁,也穿越过热带雨林的致命瘴气,曾跪行在强烈地震的废墟瓦砾间,也曾奔走在长江洪水的滔天浊浪中。他的QQ签名是:“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他用生命在践行着这句承诺。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蓝天人”参加救援几乎都是自费。 皮建军在救援行动获得的徽章、肩章、胸牌,挂满了一扇门 2015年年底,为了能够全身心投入救援工作,皮建军从单位申请提前退休,退休金也大多花在了购买救援设备上。 走进皮建军的家,仿佛置身于一个设备仓库,他把钱都花在了救援上,生活却非常清贫。 家中陈设极其简陋,简单的几件家具都已经用了几十年。一年365天,他几乎天天身着队服,里面的T恤甚至还挂着破洞。救援时条件有限,他日常总吃干粮,吃的最多的就是面包、馒头。常年缺乏营养和无规律的生活,让他看上去格外的清瘦高挑。他的腿还受过伤,持有四级残疾证,却极少向人提及。 有人笑他傻,没有报酬还如此拼命。他呵呵笑着回应:“没错,我就是甘当傻子,甘当疯子。不疯,怎么坚持这么久;不傻,就不会付出这么多。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少说多做,默默奉献,完善自我,善待他人。” 他没有超能力,却在生死救援的战场上,一次次化身为“超级英雄”;他也并非腰缠万贯,却倾其所有,在黑暗中为身处困境的人们点亮了希望的明灯。正是很多像皮建军一样,甘愿暗夜提灯的凡人英雄,用血肉之躯筑起了生命的长城,用行动诠释着人间大爱,铸就了一座精神丰碑 。 |
体验穿“机器腿”登山,驴友说两天一夜行程
冰湖里惊现“人腿”,驴友冒险施救!真相令